疫情封控2個月,不少體育企業自嘲成為“特困戶”,而上海市體育局的紓困細則,大大增強了他們復工復產的動力和信心。在封控期間,不少體育企業的場館、賽事、線下培訓等業務陷入停擺,為了繼續發揮體育健身的指導作用,提高員工的專業能力,不少企業轉至線上開辟新“戰場”,除了組織員工開展線上培訓,學習運動健康管理、企業管理、運動健康師線上培訓等課程,還發揮了線上健身課堂的作用,健身教練通過抖音號、視頻號進行了百余場線上鍛煉直播,為市民居家健身提供指導。
5月中旬,為了解企業后續復工復產安排和政策需求建議,更有針對性地服務本市體育企業,上海市體育局發放了《上海體育產業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與后續經營需求調查》,最終回收了近700家體育企業的問卷。調查結果顯示,體育企業受疫情沖擊較大,小微企業形勢尤為嚴峻,87.9%的體育企業在疫情期間整體停業,62%的體育企業面臨資金鏈或房租壓力,95.5%的體育企業希望出臺專門針對體育行業的惠企政策。
體育產業原本就不是暴利行業,怎樣留住體育企業經營者的心,才是重要的。《細則》發布后,不少受助企業認為“政策暖心、扶持力度大”。洛合體育董事長戴富祺表示,作為市級以上體育產業示范單位和示范項目,洛合體育能夠拿到20萬元一次性資金補貼。此外,還有一年以內70%貸款貼息支持、對承租非國有房屋或非公共體育場館從事體育產業的小微企業,給予4月至6月的實繳租金20%的補貼等,都是政府實打實地拿出真金白銀來貼補。
尚體副總經理王亮介紹,受疫情影響,很多企業現金流受到很大的沖擊。這次公布的政策,直接給予符合條件的企業資金和貸款方面的補貼,為企業及時輸血,緩解企業的資金困擾。《細則》鼓勵體育企業發展線上模式,給予補貼,也給企業創造更多的發展路徑。發放場館的防疫補貼方面,從7月到12月,將給“上海體育消費券”定點健身場館每月發放1500元防疫物資專項補貼,一定程度減輕了企業防疫成本增加的壓力。
每步科技執行合伙人李俊說:“市體育局的十條紓困措施出臺快、舉措實、力度大、覆蓋廣、針對性強。特別是在紓困資金補貼、體育消費券配送、鼓勵體育企業發展線上模式等幾個方面,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市體育局給企業送來的溫暖,堅定了我們度過寒冬、加快恢復發展的信心。現在公司一方面思危,充分利用國家疫情防控優惠政策使公司從容應對風險;另一方面思變,順應形勢變化,靈活調整企業辦公模式與業務結構。”
據悉,市體育局將拿出1億元用于紓困細則落實。目前,市體育局正在逐條編制具體操作指南,以便企業申請。